漯河市郾城区始终把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作为推动改革、促进稳定、加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拓展领域,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壮大队伍,探索出了具有郾城特色的法治文化繁荣发展之路,为郾城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郾城区注重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强化组织提供保障。郾城区各级党委、政府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普法规划、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党的建设等整体规划中。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宣传、文化等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制,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法治文化联席会议、常委会定期研究法治文化建设重大问题等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工作。
队伍建设多管齐下。郾城区各级各部门配有普法骨干、各学校有法治副校长、各企事业有法律顾问、各行政村(社区)均有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加强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团和法治文艺工作者等专业普法队伍建设,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经费投入全力支持。区普法经费每年均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逐年递增,遇有重大活动及时追加。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逐年增加在法治文艺作品、法治宣传书籍、法治宣传挂图等资料印制方面的投入。各镇(街道)也均安排资金保证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法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活力。郾城区不断拓展普法渠道和载体,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现了普法工作由零散式、分散式向阵地化、长效化运作的转变,法治文化广场成为全区法治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形成了部门联手、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农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设施和法治文化元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筑牢法治文化阵地。建成宪法宣传教育馆、大型法治文化广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基地、漯河规模较大的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基地、企业法治文化苑,并在全区各醒目位置刷写法治宣传标语;在镇村层面上,在全区120个行政村建成法治文化长廊,在全区多个村(居)建成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灯箱、法治文化大舞台,所有行政村和法治文化广场均建有法治文化书屋。
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在全市率先引进了“24小时智能法律顾问”——“郾城小法”大数据法律服务平台系统,在全区建立了150多个乡镇区级“郾城小法微信群”,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微信群在线完成法律咨询,真正实现了法律援助不留死角、法规解答不分时间、普法教育不限地域。“郾城小法”智能服务做法被省司法厅采用当作典型案例参加司法部举办的“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大比武优秀示范案例展和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展,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建成郾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法律服务、人民调解、问询接待、法律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并建成视频调解室及私密谈话室,充分保护咨询群众隐私。在各镇(街道)和村(社区)阵地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工作室,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综治专干、村干部、村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力量轮流参与接待并提供服务。推进普法教育微信公众号建设。《法治郾城》微信公众号作为法治郾城普法矩阵的重要一环,通过普法动态、以案释法、法治要闻、安全教育、民生热点等8个板块和“郾城小法”智能法律顾问系统,向公众定期推送最新的法治新闻和法律知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受到法治教育、得到法律服务。
开展法治文艺宣传。每年6月至9月组织法治放映队,在郾城区100多个行政村和34个社区全面开展“法治电影进农村、进社区”巡回放映活动,巡回播放《欠条风波》《邻里纠纷之噪音的烦恼》《遗嘱风波》等20多部法治影片;组织法治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戏曲《新宪法就是好》、配音乐诗朗诵《法在我心中》、配音乐情景剧《民法典来了》等多部法治文艺节目,以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生活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实践,提高法治文化整体效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法治实践,郾城区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分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法律助推。郾城区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文明城市创建等事关郾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先后多次组织宣传、司法、公安等部门,积极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政府行为法治引领。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注重用法治思维引领改革发展,用法治方式维护公平正义,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把依法行政置于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新闻舆论监督之下,全力推进政务公开,深化“阳光漯河”建设、公开权力清单,积极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
社会稳定法治保障。开通12348免费法律咨询热线,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组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13个,听民声、知民情,济民困、帮民需,维民权、谋民利,畅通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有力维护了全区的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