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对省委近日印发的《河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作了介绍和解读。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省司法厅副厅长鲁建学介绍,《实施方案》由7部分组成,明确了29项重点任务,绘就了我省“十四五”时期法治社会建设的“时间表”“施工图”,对中央提出的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充实,突出了河南特色。
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紧贴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推进全民守法普法,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培育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法治需求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河南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共建共治共享协同发力,扎实做好全国法治示范城市、示范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工作,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创建示范体;推动法治宣传、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等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持续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时志强介绍,《实施方案》对弘扬法治文化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宣传栏等阵地全面覆盖、提档升级,把法治元素融入长征、长城、大运河、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持续提升“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水平,加快构筑全国法治文化新高地。
繁荣发展法治文艺作品。依托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
不断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充分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和农贸会、庙会、各类集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组织开展“法治为青春梦想护航”、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以“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为代表的高品质法治文化阵地,相继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