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人民调解员——张文涛
发布时间::2020-08-10 来源:本站 浏览:1975

人民调解调处的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调出的却是邻里和睦、人间有爱、社会和谐。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把真情送进千家万户,看似小事的基层矛盾纠纷,却是人民调解员心中的大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座座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是广大人民调解员服务大局、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心系百姓、情暖万家的朴实情怀,恪尽职守、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的优良作风。

漯河市司法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措并举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推出“最美人民调解”系列宣传,讲述广大人民调解员数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再现化干戈为玉帛的温情画面,记录鱼水情深的感人瞬间,弘扬良法善治的法治精神。

“调解是一份需求,为民是一项服务,辛苦是一份馈赠,谢谢是一种满足,信任是一份责任,理解是一种幸福,和谐是一份共享,法治是一种庇护。”这是漯河市源汇区阴阳赵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张文涛工作日志上的一段个人感悟。

走进阴阳赵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正在伏案笔耕的张文涛迎了过来。在与张文涛攀谈中了解到,他曾是阴阳赵镇中心学校的一名人民教师,从教学岗位退休后不甘平淡清闲的晚年生活,一向热心群众工作的他走上人民调解工作岗位继续发挥余热。用张文涛自嘲的一句话,他这是“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面对新的服务群体,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多年的张老师为了适应新形势,赶上新时代,甘当人民调解工作的“小学生”。张文涛克服年龄偏高、视力欠佳、记忆力减退的困难,知难而进、从头学起,不仅认真学习人民调解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管理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还虚心向年轻同志学习,向全国优秀调解员学习调解技巧。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又学会了线上办公、网上调解。

今年3月,一起债务纠纷反映到了阴阳赵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张文涛坚持人民调解工作“不掉线”,他利用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对案情进行全面了解。原来,张某将自己的一座种植园以9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朋友魏某,双方签订转让协议,约定了履约时限。期间,魏某突发疾病去世,张某找到魏某的妻子李某索要欠款,李某却以不知情为由拒绝支付,张某几次催要未果。

在全面掌握情况后,张文涛认真分析纠纷所涉及的法律关系。随后,在做好个人防护情况下,张文涛来到李某家,将案件的法律关系逐一向李某进行解释,并将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文本赠送给李某,建议她认真学习,正确对待,依法履行义务。此后的数日内,张文涛一边通过电话联系李某,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一方面,积极与张某进行沟通。经过数次耐心沟通,李某终于同意张某提出的方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心里装着群众,真心为群众办事,才能得到群众认可。已年逾七旬的村民赵某见到张文涛,激动地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2017年赵某在某葡萄园做零工,约定每日工钱50元,共做了42天半,葡萄园需支付其工钱2125元。三年来,赵某多方求助,多次讨要,都因对方态度强硬或者以没钱为由,一拖再拖得不到解决。今年5月,赵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阴阳赵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张文涛对老人的遭遇深表同情,满腔的正义感和责任心,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妥善调处好这起纠纷。面对调解员据情据理的调处,葡萄园负责人先是以各种理由推辞,而后又是各种借口搪塞。张文涛不急不躁,准确把握调解节奏,既有好言相劝,又有法律震慑,经过多次交涉,该负责人最终同意安排其财务人员解决该问题。6月初,赵某如愿从葡萄园财务处领回这笔迟到三年之久的工钱。

调解工作之余,张文涛还积极投入到法治宣传教育中,经常参加各类普法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后,他还发挥自身写作特长,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学好社区矫正法》七言歌,在全区广为流传。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来,张文涛和他的同事们先后接待来访群众500余人次,成功调解大小纠纷、现场解答法律问题200多起。求助群众为了表示感谢,给张文涛送来了锦旗。锦旗上“尽职尽责,真心调解”“真情调解,帮民解忧”金灿灿的大字,不仅仅是群众对人民调解员衷心感谢的真情流露,更是广大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信任。

0

主办:漯河市司法局
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202002975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306号  网站识别码:4111000020
访问量:

全站搜索 官方微信 官网微博 返回顶部
搜索